籍。”
“这些人,估计连今年的童试都无法通过……”
亦失哈所说的经史典籍也是科举的一部分,只不过新政科举之下,经史典籍的比重在逐年降低,反倒是策论的比重逐年增加。
不过就算比策论,江西、南直隶、浙江等地出身的学子也并不差,甚至依旧能稳压新政学子一头。
如果不是朱高煦进行了“南北中”分卷科举,朱高煦都不敢想新政学子会被挤兑成什么模样。
想到这里,朱高煦向车窗外看了一眼,目光中也看到了许多刚放学回家的学子。
他们走在外城的官道两侧,年纪十一二岁,说说笑笑的往家中走去,肩膀上还挎着一个装书的斜挎布包。
随着时间流逝,在马车进入内城的时候,朱高煦也听到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由询问:“今日什么日子,城中可以放鞭炮吗?”
“回殿下,今日是童试开榜的日子,一旦考中,便是生员(秀才)了。”
“尽管新政之下,以往生员所有的许多待遇都被取消,但想要科举,必须先取得生员的身份才行。”
亦失哈解释着,同时也想到了自己先前的话:“今年新政报考童试的七十六万新政学子,能获得生员身份的,恐怕连一成都没有。”
“嗯。”朱高煦颔首,并不认为这样苛待新政学子,毕竟科举选出来的是官员,官员就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行。
科举的能力不足,那就去报考吏员,毕竟当下的吏员也在不断更新质量,优胜劣汰的戏码从不缺乏。
“希望明年能出一批才干不错的新政官员,这样也比较方便朝廷治理广西了。”
感叹一句,朱高煦便瞧见马车停在了东华门门口。
他走下车换乘步舆进入宫城,不多时便返回了春和殿。
只不过在他来到春和殿的时候,吏部尚书夏原吉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