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车内的亦失哈拍着马匹,也只有他拍马屁,朱高煦才不会觉得生气。
“两所中学,预计今年入学多少人?”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亦失哈也下意识回答道:“按照文册来看,是一千七百六十四人,主要以四川、滇西和北边优秀学子为主。”
“嗯”朱高煦应了一声,同时吩咐道:“学分制如果不错,可以向辽东、山东和渤海的中学进行推广,日后的中学开办也要按照这样的标准。”
相比较动辄数十万入学的小学学子数量,中学学子数量始终是偏少的。
哪怕中学已经推广数年,可当下全国中学学子数量也不过才三万多人。
只要大明洋三角贸易顺利,加上太学不断推动科技进步,那从中学的教育支出对于大明财政来说,也不过就是九牛一毛罢了。
“按照之前盘算的价格,这学分五年下来,基本上就是每个学子补贴十几贯,若是日后学子多了,恐怕也难以继续下去……”
亦失哈担心开口,朱高煦却笑道:“等中学学子多了,那个时候也能支撑起更高级的学府了,你不用担心这种事情。”
朱高煦培养的,可不是只知道读书的人,要不然他完全可以将每年毕业的二三十万小学学子照单全收。
二三十万人选出一千七百多人,这群人基本都是百里挑一的存在。
培养他们之后,再从中挑选出更聪明的人。
这群人,不管是走入官场还是走入太学,都会比一般的学子要聪明许多,而朱高煦现在也只需要聪明人。
数量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他就得解决质量的问题了。
治理一个大明朝,如何推行新政,如何抑制江南官商资本苗头,这些都是他需要担心在意的事情。
“五个月过去了,南直隶整体的新政推行情况如何了?”
朱高煦询问亦失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