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内燃机,就好像让后世研究空天航母一样。
虽然时代不同,但科技受限的基础材料、理论知识都大致相同。
内燃机所需要的钢铁质量大明可以达到,但达到不代表可以批量生产。
明军的火炮之所以没有专门开设弹道学,选择让炮兵自己摸索,还不就是因为火炮标准不一致,每门火炮都有细微的不一样,每门火炮的弹道也会随之不一样。
火炮如此,更别说火枪和内燃机了。
“这些许多课题与模型,都是为了几十上百年后准备的,现在我们只要能利用好蒸汽机,就能让大明国力达到古今巅峰了。”
朱高煦将朱棣手中的拖拉机模型放在桌上,随后带着朱棣走走看看。
其实课题所内的大部分课题,都只是朱高煦个人“异想天开”大概形容,亦或者弄出相应外貌的模型罢了。
对于这個时代的学子来说,尽管他们已经学习了小学和中学十年教育课程,但飞机、火车、轮船这些东西在他们看来,无疑都是天方夜谭。
如果不是蒸汽火车研究成功,估计他们会对自己所学陷入深深怀疑。
蒸汽火车的成功是重要的一步,他确立了太学研究院的自信心,也让朱棣、朱高煦、朱瞻壑他们这三代当下和未来的君王看到了科学的无尽可能。
对于一个君王来说,火车的作用可以是军事,也可以是民生,甚至可以是用于皇帝出巡、游玩所用,它的优点放在那里,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
尤其是对于朱瞻壑这种从出生到如今,几乎没有离开过应天府的人来说,它的吸引力无疑是致命的。
父子爷孙三人在太学闲逛了一个时辰,最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开了这里。
蒸汽机的出现,已经让朱棣意识到了日后的战争恐怕会彻底改变。
当下战争的手段,朱棣已经看见过了,火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