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难攻略 > 第443章 解缙案

第443章 解缙案(7 / 11)

朱高煦清楚皇帝挪用国库的后果是什么,别的不说,单单说晚明的万历。

万历一朝真的没钱吗,也不尽然……

别的不说,单单万历的定陵就花费了八百万两,皇子册封更是耗费上千万两。

要知道崇祯接手时,九边积欠也不过九百六十八万两,而九边每年定额满饷也才五百多万两。

也就是说,定陵和皇子册封所耗费的银两,足够崇祯结清九边积欠,同时还能再支付九边两年满饷。

除了这两项,万历平常赏赐花销也不少,而内帑每年收入在二百余万两左右。

如果万历老老实实存点内帑,不挪用国库金银来满足个人私欲,减少铺张浪费,那也不至于到用钱时露出窘迫。

皇帝用国库金银过多,肯定会导致百官生怨,因此朱高煦才想着在他活着的时候,制定好皇帝内帑的各类条例。

“儿臣是这么想的,日后国库的钱粮就是国库的,是朝廷的,即便是天子也不能挪用。”

“至于天家的钱粮则是在工程内修建内库一座,称呼为内帑。”

“朝廷每年定额拨二百万贯或二百万两白银给内帑,各国朝贡贡物也上交内帑,回赠则是从国库取,毕竟朝贡贸易也是朝廷赚大头,不可能天家出。”

“此外,诸如报社和各类天家产业正常缴税,收入收入内帑之中,皇帝不动用国库,群臣不动用内帑。”

朱高煦提出自己的建议,尽管这个建议很容易让天家在日后成为全国最大的资本,但皇帝做资本起码还会在国家存亡时掏钱出来,官商资本想掏钱就困难了。

只要限制好皇帝从国库中掏钱,内帑完全就可以作为皇帝收买民心的利器。

“倒是和现在变化不大。”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随后点头道:“这件事你安排就行,不过如果按照我的意思,理应把下西洋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