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马,在朱高煦的建议下及时回收部分,加上朱高煦对宝钞也以回收为主,那宝钞的价格是断然不会维持在现在这种程度的。
现在市面的一贯宝钞可以兑铜钱九百文,可见宝钞已经回归了货币价值,毕竟交税和官府买卖都可以用宝钞。
在这样的情况下,宝钞每年回收量也不过一百万贯,可见百姓不太可能会一口气将所有宝钞拿来兑换金银。
这个时代有这个时代的好处,消息传播太慢,地方消息闭塞就是这个时代的好处。
一些大商帮想要煽动百姓兑爆银行,那需要付出的代价可比兑爆银行大太多了。
朱高煦几次对官员的重拳出击,已经收回了洪武年间发行的半数以上宝钞,现在剩下的四千万贯宝钞基本掌握在小商人和百姓手里。
除了朝廷,朱高煦不觉得还有其它势力能煽动他们。
“宝钞的事情不用担心,只要百姓兑钞不超过两千万贯都可以接受。”
“一旦百姓对银行建立信任,朝廷立马可以发放年利息为5%的建设债券,不管能卖出多少,只要朝廷如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债券的信任就能培养起来。”
“长此以往,朝廷遭遇一些财政危机时,也能使用债券来度过难关。”
对于金融和经济,朱高煦也是一知半解,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不过即便遭遇问题,他也能依靠着海外的金银矿渡过,无非就是难熬几年罢了。
海外的那些金银矿朱高煦很清楚,即便大明以此种力度挖三百年,也不可能把它们全挖空。
夏原吉的担心是建立在海外金银产出不稳定的情况,但朱高煦却很清楚,这些金银矿甚至比大明朝的国运还稳定,没有必要杞人忧天。
“在全国一千七百四十六个县率先建设大明银行,同时禁止任何民间商人效仿银行。”
“明年的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