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二万……”朱高煦颔首。
这八十二万人代表了八十二万家庭,以大明二千万户的情况来说,现在的矿工比例已经超过4%的程度了。
这看上去并不算很多,可如果加上其它产业,那这个比例兴许能更进一步的提升到7%,而这不过是大明开始进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第十个年头。
能限制大明的,只剩下生产力了。
大明的工业生产力在不断提高,而现有的全球人口市场还足够大明吃很多年。
只要没有出现什么差错,朱高煦可以笃定大明的工业进度会领先世界百年,即便各国从大明获取了小学和中学的课本,他们却没有足够的资源来培养这些人才。
可大明不同,依靠新作物和化肥研究的粮食增产,加上北洲和东洲,以及昆仑洲和还未开发的南州等资源市场。
再加上近在门口的天竺人口市场,大明完全可以利用可生产的手工商品去收割这些地方。
不止是工业生产力,就连农业生产力也在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而不断提高。
以大明眼下的疆域,开垦二十亿亩耕地轻轻松松,而这个进程需要扶持农民,让他们能心无旁骛的开垦荒地。
其实他们也不需要什么扶持,以当下的大明税率,只要保证农民不受苛捐杂税影响,那他们自己就会自发开垦荒地,毕竟朱高煦早早颁布过开垦荒地的律法。
凡是新开垦的荒地,其地免税三年……这就是朱高煦的政策。
简单,但直接有效。
他唯一还需要保持的,就是有控制的在贫困地区进行基础建设,以此来让当地贫瘠的用工市场变得繁荣起来。
别的不说,单单说西北铁路的建设就让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大量百姓得到了实惠。
他们如果老老实实的依照当地物价打工,那他们需要几年才能挣到现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