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的姓名,并且只有甲等和丁等会出现在这上面。
甲等代表可以拔擢,丁等则是降职或辞退。
朱高煦将奏疏打开后,上面以品级、功绩来排列。
今年得到甲等拔擢的官员大概一百余名,但被评为丁等,等待降职或辞退的官员却多达五百余人。
六百多个人背后写着他们的成绩和过去三年详细的功绩,翻看起来还是比较浪费时间的。
朱高煦摆了摆手,没说话,但亦失哈却明了的点头,随后示意徐硕他们先出去理政。
从送走足利义嗣到看完吏科的奏疏,他整整花费了两个时辰,这还是他翻阅速度比较快的结果。
换做旁人,这一本奏疏起码就得看整整一天,或者两本奏疏对照来决定是否朱批同意。
朱高煦不用这么麻烦,因为他记忆力很好,宛若传说中的记忆照相机一般。
放下吏科的奏疏,朱高煦开始拿起吏部的奏疏翻阅。
此时已经是黄昏,亦失哈上前作揖道:“陛下,先用晚膳,然后回乾清宫休息再处理吧。”
朱高煦摇摇头,仔细看着吏部的奏疏,一边看一边交代道:“这件事情不能拖,得早早落实。”
“你让人随便做点送来,我在这里吃就行,另外给大学士们也送去一些。”
“是……”亦失哈无奈应下,朱高煦也拿起朱笔,仔细的在黄昏下翻看奏疏。
不多时,天色黑了下来,但烛光却让他可以好好处理奏疏。
在文册中,他发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例如江淮、陆愈、张渤海,还有于谦、邝埜、王直、石璞等历史上的名人。
以朱高煦的经历,他已经不会单纯的相信史书上的功过是非的,他可以采纳,但不会偏信。
现在的他只看能力和功绩,而这些人无疑再次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对于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