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百万外,其余基本都是人口突破百万,拥兵最少十万的国家。
察合台能坐在这里并非实力强大,而是因为贡物足够丰厚。
在第五台下方的第四台,这里入座十八国,分别是孟加拉(榜噶喇)、章普尔(沼纳朴儿)、维查耶纳伽尔(阿难功德)、德里(底里)、东国、南国等十八国。
他们之中有人口数百万的,但因为国力孱弱而被放在第四台。
在他们之下,还有一些人口十数万乃至数万,兵马几千到不足一千的小国。
当诸多藩属国纷纷入座,鸿胪寺卿开始大声唱礼,站在太子、太孙、亲王两侧数百名大汉将军也如彩排一样隆声唱礼。
“煌煌大明,万国朝宗,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洪熙八年阅兵典礼……开始!”
数百人异口同声的声音,让就近的诸国使臣只觉得耳边仿佛有雷霆不断炸响。
“呜呜呜——”
沉闷的号角声吹响,不是几个号角,而是数以千计的号角由天子高台向左右两侧不断吹奏的号角声。
在阅兵台的最高层,延绵数里的号角、擂鼓纷纷作响,击打在擂鼓上的鼓槌,仿佛每一击都砸在了观礼的近二十万君民心头。
此刻,距离他们四里外,一支延绵数里,分成数十个方阵的“浪潮”正在准备。
这是此次大阅兵的受阅部队,整支部队由十万零八百人组成,共分为十八个梯队,其中野战步兵梯队四个,攻城炮兵梯队四个,野战骑兵梯队十个。
参加此次受阅的共有五万六千余名骑兵,轻型作战的野战炮二千一十六门,中型作战的攻城炮六百门,重型舰炮二百四十门门。
为了让这些火炮出现在众人面前,阅兵仪式调动了八千余匹挽马,并修建了一条七里的铁路。
这条铁路上,如今已经有十辆火车等待上场。
当洪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