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煦一直所担心的。
如今的大明,毫无疑问是封建帝制的巅峰时期,而将封建帝制推上巅峰的不是别人,正是他本人。
正因如此,在以皇帝个人意志为主的这个时期,他的决策决定了大明是在上升还是在下降。
大明的国力在洪熙年间无疑达到了一个巅峰,而国内矛盾也被朱高煦施展手段解决。
不管是南北百姓,又有谁会说当今不是盛世,当今天子不圣明?
这是值得夸赞的事情,也是值得担忧的事情。
朱高煦已经四十八岁,没人知道他还能在位多少年。
一旦他去世,那现有的许多政策是否还能维持,新君的手段是否能如当下般威压天下,这些都是不安定的因素。
王骥没有与朱瞻壑直接交流沟通过,所以他并不知道作为太子的朱瞻壑实际能力。
但在他看来,类似朱高煦这样的人恐怕很难再出现了,即便后世之君再怎么优秀,也很难超过他。
不管是谁即位,皇权都不可能保持当下的绝对控制力。
“让你入阁,主要是因为你在军事上的见解颇深,而内阁不仅仅要处理政务,也要处理军政。”
朱高煦瞥了一眼殿外,似乎看到了殿阁那四位大学士。
“他们算经济账是一把好手,但军事就不太行了。”
“你入阁后,以你为主,徐硕为辅,关键的事情要据理力争,朕永远站在你的身后。”
朱高煦三言两语便给予了王骥最大的支持,王骥闻言感动道:“臣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死就不用了,好好活着。”朱高煦轻笑,随后看向亦失哈:
“带他和徐硕交流交流,熟悉熟悉政务。”
“奴婢领命”亦失哈躬身作揖,王骥也作揖道:“臣告退。”
二人不多时便离开了偏殿,来到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