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难攻略 > 第532章 耕耘海外

第532章 耕耘海外(4 / 10)

同时还能养活家里部分人。

当然,城邦如何压榨他们,那就不是宣慰司会去主动插手的了,反正来到东洲宣慰司这么久,据杨朔所知,各城邦都会从矿工手中抽取一些工钱。

良心的抽取一文,没良心的就是五文。

这些城邦抽取工钱是为了满足城邦贵族们享乐的心理,因为相比较平民只想填饱肚子,贵族们更多是想着穿上丝绸、用上瓷器、吃上红糖等物资层面的享受。

在东洲,一个青花大瓷瓶价格达到三千文,一套丝绸成衣则是两千文,红糖则是五十文一斤。

贵族们为了享受,不断地压榨着矿工,而大明需要的是矿区稳定生产。

正因如此,明军偶尔会去帮助城邦镇压叛乱,但如果城邦阳奉阴违,宣慰司也会主动去煽动矿工造反。

西丘城内被录入的三千多归化城,便是曾经这片土地上某个城邦的平民。

他们推翻了城邦贵族的通知,将土地交给了明军管理,所以获得了进入城池居住的资格。

城内的一些维护工作需要他们出力,但这些工作给他们的工价就高出矿工很多了。

在城内扫扫地,一天便有二十文工钱,清理水渠、修建修葺一些城墙、房屋,亦或者出城指挥修路都有二十文到三十文不等的工钱。

在外,他们不用亲力亲为的修路,因为他们只负责指挥土人们修路,而土人的工价是每日十文。

煽动当地城邦贵族与平民的阶级矛盾,在城邦覆灭后接手城邦的土地与城池,这是此前宣慰司惯用的手段。

正因如此,在过去几年里,东洲的城邦已经覆灭了十三个,日后还会更多。

宣慰司要做的,就是在城邦覆灭后推行儒学和官话,让当地的秩序与大明内地的城池一样就足够。

相比较官学,儒学更适合在东洲推行,因为这里要的是教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