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年纪比大明朝还要大八岁。
“老二你倒是没说错,我舒舒服服的休养,倒是真的活到了与你爷爷一般大的年纪了。”
朱棣虽然在笑谈,可他的眼底却始终有着几分落寞。
那几分落寞,或是属于徐皇后、又或者属于姚广孝,甚至属于他才去世一年多的长子朱高炽。
如果不是朱高煦健健康康的坐在他面前,而他随时可以召朱高煦前去大明宫,那恐怕他会每天提心吊胆的担心朱高煦的身体。
正因如此,朱高炽离去后,能看着朱高煦身体健康,他便觉得十分高兴了。
“爷爷,俺听说您要发国债?”
朱祁钺忽的语出惊人,朱高煦闻言愣了下,随后反应过来,轻笑道:“怎么,你有见解?”
“俺看您的书,说平衡财政收支可以采用增加税收、增发通货或发行国债的办法。”
“您说这三种办法中增加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做法,但是增加税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税赋过重,超过了民间商帮和个人的承受能力,将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并会影响今后的税收。”
“那俺想知道,这种办法既然是最不可取的,那您为什么还要写在书上?”
朱祁钺才十一岁,却已经开始研究朱高煦所写的经济类书籍,这让朱高煦都感受到了诧异,唯有朱棣早已被太孙子震惊过了,所现在表现的十分淡然。
朱高煦看向朱棣,从他脸上不仅没看出惊讶,反而看出了一种骄傲感。
那表情,不由得让朱高煦想到了朱棣曾经的名言。
“老二,您真像俺……”
‘咳咳!’朱高煦咳嗽一声将自己从回忆中拉出,随后才对朱祁钺开口道:
“写在书上是为了防止日后的人只知道增加税收,而不知道增加税收带来的问题,防范于未然。”
“噢……”朱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