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先后响起,随后殿内二百余人纷纷跪下五拜三叩,对朱高煦毕恭毕敬的行礼。
一些年纪太小的五六岁小孩不明白为什么要下跪,黑白分明的眼睛时不时看向朱高煦。
朱高煦走到了承运殿的金台下,低头看着匍匐在自己面前的四人:“平身吧!”
“谢陛下圣恩……”
四人之中年纪稍大,唯一让朱高煦有几分熟悉的人率先开口,而后小心翼翼的起身。
朱允熥、朱允熞、朱允熙,还有……朱文奎。
朱允熥比朱高煦大两岁,如今已经五十有三,身材十分消瘦。
或许三十八年前的那一夜,他从未想过自己会在朱高煦面前如此卑躬屈膝。
当时的他还保持着两不干预,只想着当一个藩王享福的日子,只可惜他的好二哥朱允炆最终丢失了江山,还让自己一家人陷入了困境。
老四朱允熞,他比朱高煦小五岁,如今四十六岁,身体还算不错,神情紧张。
老五朱允熙,他整整小朱高煦十一岁,如今四十岁,与朱允熞一般紧张到不行。
最后一位,便是逼朱高煦起兵靖难,朱允炆的长子朱文奎。
如今的他不过三十五岁,长相浓眉大眼,神情紧张,姿态谦卑。
刨除神情和姿态,他的长相倒是让朱高煦记忆中朱允炆那模糊的相貌清晰了起来,不免还有些怀念。
相较于他的放松,朱文奎则是万分紧张。
这是他出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朱高煦。
靖难结束时他才五岁,对于父母的记忆已经十分模糊,但他自小长大,不管是吕氏还是自己的叔叔们都交代自己谨言慎行。
在几人之中,他对当今天家的威胁最大,而他自己也清楚,故此现在双股颤抖,十分丢人。
在他紧张万分中,一双大手拍了拍他的双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