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朕多年不上大朝会,尔等便懈怠了?”
朱高煦轻描淡写的开口,群臣闻言纷纷作揖:“臣失态……”
“六部奏报,开始吧。”
朱高煦缓缓开口,而户部尚书王回闻言主动上前:“陛下,户部启奏。”
“准!”朱高煦轻描淡写一个字,王回便开始汇报大明情况。
洪熙二十三年,大明建国七十三年……
这一年,大明朝人口达到一亿四千六百五十二万,在开国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人口的基础上,增长八千六百余万。
这些人口中有近三千万是通过改土归流、收复安南、中南、南洋、东洲等部分地区而增长的人口,实际的增长大概在五千六百万左右。
饶是如此,七十三年人口增长五千六百万,放在这个时代依旧是值得君王自豪的事情。
比较人口,耕地增长则是达到了七亿五千四百余万亩。
除此之外,国家财政收入达到了七千八百余万,雄冠历代。
其中,由官营工厂创造的财政收入占据总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朝廷官营治下工人达到了三百七十二万。
在这份成绩单下,大明朝以世界第一的人口、疆域、农业、军事、经济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存在。
尽管各国都在效仿大明,可他们终究不可能成为大明,也无法超越大明。
他们愈发学习大明,就越容易被大明所同化,而这是朱高煦喜闻乐见的结果。
七千八百万贯,这并非是大明的税收极限,因为大明至今还保持着十税一的税收政策。
同时代的各国,实际赋税都比较高,哪怕是学习了大明许多政策的朝鲜、暹罗、占城等国,税收政策也基本上是五税一。
严苛一点的日本,甚至可以达到四税一。
在如此庞大经济总量下,大明只要内部不出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