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靖难攻略 > 后记·成化

后记·成化(8 / 10)

问题,而是由于渤海、辽东等地毕竟是世宗的龙兴之地,加上许多勋臣势力颇大,所以谁都不敢轻易改动东北渤海和辽东的经济政策。

果然,当王守仁的提议传出后,弹劾他的奏疏便如雪花飞来,看得人眼花缭乱。

朱见深力排众议,不仅没有下放王守仁,反而把他从殿阁调往兵部担任兵部尚书。

成化十三年,阿拉伯半岛的各方势力除去鲁迷(奥斯曼)外,其余基本加入大明宗藩体系。

成化十四年,朱见深将自己的几个儿子册封往北洲和东洲去。

此时的大明尽管科技较洪熙年间先进太多,但反而是这种先进使得东洲、北洲等地方实力得到了极大的增长。

同年东洲与北洲的大明百姓数量达到二千六百万,东国和北国的疆域基本没有增长,甚至连国内政务都基本交给了大明派遣而来的官员负责。

十五年四月,勃泥、苏禄、苏门答腊、满剌加、大泥等小国被暹罗、占城、甘孛智、朝鲜、日本为主的五个国家排挤出昆仑洲贸易区。

次年开始,南洋诸多小国在朱见深暗示礼部的授意下,开始先后请求内附大明。

前后三年时间,朱见深没有动用一兵一卒,也没有爆发任何战争,就内附南洋七个小国。

对于这些小国的国王,朱见深以侯爵进行册封,这使得许多没有资源优势的小国纷纷心动。

若开、榜噶喇及印度斯当西北部德里所分裂的许多小国和城邦主上疏内附大明。

成化十七年六月,原本的印度斯当十六国仅存中南部的七个大国,而中南半岛仅存暹罗、甘孛智、占城三国。

大明朝的属国,也从原本七十二个下降为二十二个。

成化十七年九月,朱见深并设极北之地为岭北都司,漠北以北的广袤疆域在名义上收归大明。

成化十七年腊月初五,琉球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