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69章 站在老师的肩膀上

第69章 站在老师的肩膀上(2 / 4)

从而把这个文学领域推上高潮,但改革文学实在太难。

写改革本来就难,更何况是写长篇。

蒋紫龙虽然是“第一人”,但写的也基本是中篇和短篇,哪怕是在讲习所期间,写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也只是一部中篇。

如果《大秦之裂变》发表以后,能像《牧马人》、《暗战》那样,轰动全国,可以说——

《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发轫之作!

《大秦之裂变》,就是改革文学扛鼎之作!

人文社不仅是冲着沈雁氷的面子,也是出于这份重视,才最终决定,把《大秦之裂变》的上下两部,放在1981年第一期、第二期的《人民文学》,而且是头版的位置。

完全相当于央妈开年黄金档大戏的档次。

“茅公,您觉得这样安排怎么样?”

章光年看向沈雁氷。

方言也顺着他的目光,看向老师。

就见沈雁氷早有准备,拿出两份稿子,“这份是我写好的评论,等《大秦之裂变》发表的时候,一并刊登,另一份是我提前给这部备好的序言,单行本发行的时候加进去。”

“老师!”

方言为之动容,眼眶微红。

真的是前前后后替自己能想到的都想了。

这篇评论和序言,相当于给自己撑了把遮风挡雨的保护伞。

再加上章光年、王朦等人的保驾护航,简直是给自己叠了一层又一层的甲。

“茅公,您的意思,我明白。”

章光年郑重其事地接过稿子。

沈雁氷笑着点头,吃力地站起来:“你们在这里坐会儿,我跟光年到书房里说些事情。”

章光年让刘剑青留下来,跟方言聊一聊发表的其他细节,比如稿费。

“老师,您慢点。”

方言仿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