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文联举办的各类“政fu奖”,比如优秀短篇奖,全国优秀中篇奖,也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中篇评奖活动。
“评选的范围是从77年到80年的作品。”
田增翔指了指公示专栏,“瞧瞧,你的《暗战》已经进了初选名单。”
方言从上到下,扫了一眼。
自己的《暗战》排在初选名单的第一名。
随后从上到下,依次是王朦的《蝴蝶》、谌蓉的《人到中年》、古桦的《芙蓉镇》、蒋紫龙的《开拓者》、冯骥材的《啊!》、陆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
大部分入围的作家,都跟方小将有一腿!
扫到最后一名,不免意外道:“这個《土壤》,为什么会有两名作者?”
“这种叫联合作者,两位或多位作者共同对一篇的创作,在学术上很常见。”
田增翔咂摸着嘴,“倒是在文学作品上比较少见。”
“评判标准跟优秀短篇一样,按照群众反映推荐票数和评委意见……”
方言阅读着奖项细节,不禁在想茅盾文学奖不知道什么时候成立。
聊了会儿天,田增翔忽然想了起来。
前些天,《燕京文学》的王朦来电找他,刚巧撞上方言出差去杭城,参加金鸡奖。
“他让伱回来以后,给他回个电话。”
他提醒说:“听语气,事儿还挺大的。”
“我知道了。”
方言下了楼,拔通《燕京文学》编辑部的电话,不一会儿,里面传来王朦的声音:
“岩子,恭喜你啊!”
“《暗战》入围了首届优秀中篇奖。”
“王老师,咱们是同喜,同喜。”
方言道:“也恭喜您的《蝴蝶》入围。”
“哈哈哈!”
两人在电话里放声大笑,相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