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光说我,你们也不赖。”
方言笑道:“我要是评委,紫龙的《锅碗瓢盆交响曲》,投一票,老古的《爬满青藤的木屋》,投一票,不过这个第一嘛……”
话锋一转,“还得是《大秦之裂变》!”
蒋紫龙打趣道:“岩子你可够贪的,我们俩一人就一个奖,你一人还想占两个。”
“哈哈哈!”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笑起来。
而后,方言问到这回的创作任务。
蒋紫龙准备写机械领域,在当专业作家之前,可是做到了津门重型机器厂车间副主任。
机械这块,熟门熟路。
“我准备往林区的方向写。”古桦说。
“是不是和你那篇《爬满青藤的木屋》一样,也要写林业工人?”
方言找他约稿,约到的就是这一篇。
古桦点头,“对,我在五岭山林区做了很长时间的深入调查,打算为这群在深山老林里的伐木工创作,让更多的读者关注他们。”
蒋紫龙道:“说完我们的,岩子,该说说你的了,你打算写哪个领域呢?”
方言回答:“我还没有想好,可能会在铁路和邮电之间二选一吧。”
“岩子这个人,是每每一开始都没想好,可一旦想好了,往往就能写出惊人之作!”
古桦投去赞许的目光。
蒋紫龙道:“老古这话说得在理!”
“也得亏离截稿日还早,可以慢慢琢磨。”
方言喝了口水。
“好作品都是磨出来的。”古桦宽慰道。
方言说:“对了,伱们的打算发表在……”
“岩子还是忘不了老本行,又惦记上稿子了,不过这一回,你可要晚了,我们的稿子已经被各自的省作协、文联给盯上了。”
蒋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