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就这么到了12月。
方言一如既往地教王硕改稿,买字画,只有在午饭或者晚饭的时候,就像个孤独的美食家,满四九城溜达,挨个去吃开张的饭庄。
吃饱喝足了,回到家里,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统统写成《舌尖上的中国》的一部分。
“叮铃铃。”
“方老师在家吗!有您的信件!”
伴随着车铃声,胡同里传来熟悉的声音。
方言从桌上拿起《燕京文学》的样刊,快步地往屋外走:“来了来了。”
“方老师。”
胡师傅靠在光秃秃的大槐树下,裹得严严实实,顶着凛冽的寒风,双腿不住地打颤。
“胡师傅,您这是怎么了?”
方言语气里透着关切,“要不要紧啊?”
“不打紧,不打紧,老毛病了。”
胡师傅说自己是老寒腿,大冷的天就抽搐,回去贴一副狗皮膏药就好了。
方言松了口气,把前天从《燕京文学》编辑部拿来的的样刊,递了过去,一共3本。
两本给胡师傅父子,一本给他的战友。
“方老师,那、那个能不能再给我一本?”
胡师傅张了张嘴,难为情道。
方言一问才知,胡师傅的领导和同事听说自己专门给邮递员写了本书,也想一睹为快。
“成啊,您在这儿等等,我回屋去拿。”
话音落下,就跑了进去,很快又跑了出来,手上拿着三本样刊,“分得就剩仨了。”
“够了,够了,谢谢您内。”
胡师傅连声道谢,接过以后,拖着老寒腿,迎着冷风,吃力地推着车,回到家。
小胡见状,立刻拿出狗皮膏药。
“爸,您都这样了,咱下午请個假吧。”
“请什么假,老毛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