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38章 《黄飞鸿》发表

第238章 《黄飞鸿》发表(4 / 6)

对不可阻挡的战船汽笛声,俯首缴械。

“若雪,你说这写得妙不妙。”

白要山连连感慨道。

白若雪点头说:“方老师用这声汽笛,点出了清末一个无法回避的冷峻现实,西方的工业文明,来到了东方这片农业文明的土地。”

“是啊。”

白要山叹了口气:“面对坚船利炮,哪怕是黄飞鸿的武功再高,也是无济于事。”

白若雪说:“爷爷,方老师跟我讲,他是把黄飞鸿设计一个旁观者,目睹着内忧外患的动荡时局,却不知道何去何从,就像我们这一代青年一样,有时候也迷茫地分不清方向。”

“恐怕还不只。”

白要山说这里头的群像非常有意思。

“爷爷,我们边吃边聊。”

白若雪跑进厨房,很快端出两碗大米。

爷孙两人,一边吃,一边讨论。

就像《西游记》里,孙悟空对应“金公”,猪八戒对应“木母”一样,黄飞鸿、十三姨、林世荣、牙擦苏等人,都是意有所指。

比如,黄飞鸿的徒弟,林世荣和梁宽正直刚勇,但有限于视野狭窄,代表着清末民初全面排斥外来文化的保守派。

与之相反的,是牙擦苏,留洋归来,但矫枉过正,代表着清末民初全盘接收西方文化却丧失了民族底蕴的无根飘萍。

恰恰能做到学贯中西的,只有十三姨。

思想包容,能够把两种文化很好地进行融会贯通,成为黄飞鸿思想觉醒的启蒙者。

“再加上这个行侠仗义的黄飞鸿。”

白若雪眼前一亮,“方老师是希望青年人既像十三姨这样,又能像黄飞鸿一样,允文允武,壮志凌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也许这就是他这么设计的深意吧。”

白要山赞不绝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