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很美,来过的人,都很喜欢,届时,希望你们可以带写作计划来美国。”
书信的结尾写着时间,3月7日。正当信漂洋过海地寄到燕京的同时,方言一个人南下沪市,正坐在上影厂的会议室里。
此时,召开着《高山下的环》的剧本研讨会,到场的除了李村葆、谢缙、吴贻躬他们,电影局的领导也来了,包括局长石方雨。
不仅仅因为石方雨是从上影厂调上去的,也是上级单位对《高山下的环》极其重视。
“我看讨论的也差不多了,如果同志们没有什么其他意见的话,就先这么定下来。”
石方雨左看看,右看看。
方言笑而不语,合上本子。
“接下来就要辛苦方老师了。”
吴贻躬盯着他看,说这几天在上影厂招待所小住,和谢缙、李村葆把剧本彻底改好。
“您放心,我一定尽快改出来。”
方言表面平静,内心惊喜。
石方雨道:“到时候,改好的剧本就刊登在《解放jun文艺》最新一期的头版位置。”
又过了半小时,研讨会告一段落。
方言刚站起身,就被石方雨、吴贻躬他们喊了过去,继续开小会,首先聊到的就是《舌尖上的中国》。
“在燕京电视台的试播,效果非常好。”
石方雨笑盈盈说,部里的,甚至更上级的领导看过了以后,都非常满意,高度评价。
“司徒导演说,现在已经拍了4集,还差一集,而且拍完了以后,还要重新剪辑。”
方言说,大概能赶在上半年播出。
“不急不急,慢慢来,慢工出细活。”
石方雨一想到在自己的任上,能出这么大的成绩,乐得合不拢嘴,然后又想到了即将在全国上映的《那山那人那狗》,同样也是列为电影局,乃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