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阐述道:“公共学塾的全面铺设,使得无数寒门子弟得以接受新学教育,民间对新学的接纳,更为科举奠定了坚实的民意基础。”
“以往察举制下,举荐多受世家把控,不少有才之士因出身卑微而被埋没。科举则不问出身,唯才是举,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通过科举入朝为官,为国家效力。”
“此时推行科举,能为朝廷选拔出更多真正有学识、有能力的人才,乃是顺应民心的举措。”
“这不仅能激发百姓向学之心,更能让国家在各方面的建设中,广纳贤才,蒸蒸日上。且如今战事已息,国家处于休养生息、蓬勃发展之际,推行科举,时机绝佳,望陛下勿要犹豫。”
诸葛亮侃侃而谈,显然是支持郭嘉的。
他也参与到了教育改革里去,知道如今民间对于新学的接受度已经很高,所有人都在期待一个新的选才方式取代察举制。
听完诸葛亮的话,刘协微微点头,说道:“既如此,那便依奉孝和孔明之言行事吧。”
“等到明日朝会,朕便会正式昭告天下,从此以后以科举制选贤,并且开办我大汉有史以来的第一场春闱!”
现在大、中、小公共学塾的晋升制度,其实就是科举制的体系,因为小升中、中升大、大升国子监或者军事学院,都需要层层考试,与科举制一般无二。
只不过朝廷从未真正废除察举制,还有不少顽固派的士子儒生们依旧坚持这条路。
现在,是时候该正式破旧立新了。
郭嘉闻言神色一阵激动,深深行礼道:“陛下圣明!”
群臣也纷纷起身道:“陛下圣明——!”
刘协收敛思绪,说道:“好了好了,今日只饮酒做乐,不谈国事。”
“接着奏乐,接着舞!”
随着刘协的话落下,乐声再度响起,舞女们也再度走入席间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