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台的首领,可他绝大多数,都在练习书法,或是搜罗一些书籍诵读。
“刘公,刘公……”
今日,有人登门造访,正是那詹事府的刘智。
刘智作为大本堂的教授,这几日的状态似乎不大好,因为他负责的就是诸王的学习。
刘基正端坐在公房里看书,看着来人,慢悠悠地将书搁下,脸色平和,似乎已知道了对方的来意。
刘智苦着脸道:“刘公,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啊!诸皇子正在青春年少,可如今……却跟着一个不读书的邓千秋浪费大好年华,现在大臣们都已在私底下进行议论,说是长此以往,遗祸无穷。这皇子们若是不能明辨圣人的道理,将来如何能成为贤王?刘公,你是御史中丞,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刘基叹了口气,他就知道,会有人找上门的。对于陛下的那个决定,大臣们根本无法接受。
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心里看不惯现在的皇帝,觉得他滥杀无度,觉得他没有丝毫的章法,甚至你心里可以笑话他是个粗人,笑他出身于一个农夫的家里,做过乞丐和和尚。
可是,大家依然还是愿意接受这个现状,这是因为,皇帝既然无可救药,可至少太子和皇子们,将来在悉心培养之下,总能成才!到时……必为宽仁之主。
陛下的那一封旨意,虽然没有涉及到太子的学习,可这已算是挖了大家的根了。
如今,天天有人私下议论这件事。
作为御史中丞的刘基,已经有许多人登门,希望他这御史中丞,能够出面劝谏弹劾。
刘基一直在装死,他不想管这些闲事。相比于其他大臣,他对朱元璋没有丝毫的鄙夷,反而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他自认为,陛下这样做,定有他的道理。
可作为江浙名儒,作为御史中丞,人们却热切地盼望着他有所作为。如此一来,刘基就难受了,因为他被夹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