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光宗耀明 > 第135章、谁来替罪,谁要死扛?

第135章、谁来替罪,谁要死扛?(1 / 5)

皇帝新编的勇卫营,已经在北京的干起了京师诸门守门、“走镖”运粮的活计。

另一支要编入勇卫营的白杆兵却已经在镇江城西的一处小山坡旁扎营了已经有十来天。

“京城有流言,说今年江南恐多水患,本抚岂能不多加巡视各府,以防汛情。你回告郝大人,勇卫营亲兵过江之事,本抚已行文操江衙门。战船仍未备好?”

牛应元在太湖畔,只在长江口一带这密集的水网地面细心巡视防洪、水利、春耕。

刚刚到任的操江提督面对耿定力的问题,却为难地说道:“耿大人,我刚刚到任,诸事尚未理清。路途中陛下有手谕到,耿大人请看。”

他愁眉苦脸:“闻听有倭寇入了长江劫毁漕粮,陛下震怒之余,尤为着紧,实在担心江南再有昔年一般倭寇肆虐,命我多派精兵,加紧巡查,助王巡按追缴倭寇。”

手谕给耿定力看完了,陈璘才无奈地说:“勇卫营白杆左掖营都是旱鸭子,都是陛下亲兵,要过江自当万无一失。我再去各水寨看看,总要调来足够座舰,不然岂非对上直亲卫不敬?”

耿定力无可奈何。

说是倭寇劫粮,就要认。

皇帝似乎并没急着让白杆兵进京,反而确认江南不会再出现大规模倭患是正经。

新封的平夷伯陈璘反倒隐隐向他这个操江都御史埋怨了一番,说长江水师战船疏于养护,数目也对不上册子。

他坚持只能用非常气派的座舰大船,还调了足够护卫战舰一次把皇帝亲卫军体面地送到北岸的扬州地界,耿定力能这样指责他不对?

还是征发徭役,组织民船去运他们?

锦衣卫北镇抚使连他们的行粮都是从当地真金白银地买!

一支虎视眈眈的精兵就这么卡在南京与苏松常嘉湖五府之间,虽然不是扼守着关隘,但谁知道北镇抚司还带来了多少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