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元年腊月二十一,大雪纷飞。
由于恶劣的天气,最近几天的朝会都免了。圣旨已下,大年初一在重新修建成的皇极门举行正旦大朝会,在京官衙已经要进入过年节奏。
大家都等着今天的御前燕朝定下今年京官们的勤职奖廉银。
乾清宫内,中间是大大的炭盆。殿门关得紧紧的,免得寒风透进来。
孔尚贤隐隐明白自己为什么被召来参加这个会议,他对面坐着的是宁远侯,仿佛就为了与他对应而坐在那里。
而那边也仅有一个勋武。
三个内阁大学士和九卿,则是分成两排面北而坐,人人身前还有个小案桌,其上有一个个的小册子。
户部尚书陈蕖在禀奏。
“眼下腊月数目虽然尚未呈报,大体已经可估得泰昌元年税银……”
这正是一场年终的御前财政会议。
去年先定下的是今年从市舶、钞关和商税上开源,这种开源无非清查得更严格一些。
这稍微一严格,就已经见到了喜人的成果。
“这么说,八大钞关多收了二十万两,近乎倍增了。”朱常洛问道,“关银倍增,南北货按理会涨价一些,但朕并未得报。大天官,莫不是钞关上下如今清廉了不少?”
李戴讪讪说道:“吏部屡屡行文,应当是有成效的。”
孔尚贤低着头:年初京城粮价那一事之后,谁又敢在京城再肆意涨价?
秦永泰是说了的,如今总体上与此前的成本相差无几,也算过得去。关银多交的,无非打点相应降了一些。
“朕这里倒也有昌明号的一本账,此前各地税监也有呈奏。”朱常洛说道,“都是朝堂重臣,不必收着商议。从万历二十七年的三十四万余两到五十五万余两,成效虽然可喜,但远远不是正数。难处,仍是吏治。”
李戴和陈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