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着更大的监察权力。
朱常洛摇了摇头:“不必于各府州专设佐官。在职为官者自然有纠劾,在野士绅也有功名在身,该是各省提学来管。诸省提学副使不是要开府设衙配佐官属官吗?让各省提学副使兼佥都御史,再于提督学政衙门配一个学籍监察御史。”
“……学籍监察御史?”温纯没想到皇帝提出了第四种方案。
“无论官绅,但有功名,便有出身文字在籍。”朱常洛淡然说道,“在朝为官者尚且三年一考,在野为绅如何就安享恩典?这学籍监察御史专巡本省在籍又在野之人,除致仕老臣外,其余皆三年一考。德行学问俱佳,教化乡里有功,方能留有功名。”
温纯心中剧震:“陛下,这……”
“朕优待士绅,朝廷给了赋役优免恩典,士绅不出仕为官报效国家者,自当为朝廷与地方臂助。要不然,这恩典凭什么要给?百官尚且要面对科道纠劾,难道不出仕反而更超然?便自今年开始,由各省提学副使委学籍御史考较诸省士子。既考经义学问,也察教化功德。”
温纯语气犹豫:“陛下,这么做……是不是与阁老们及其余诸卿商议一下?”
“商议是自然的。”朱常洛看着他,“如今是朕先与你商议。温总宪,申阁老专管天下文教,都察院拟个题本上来,自然开始商议。”
温纯懂了,但这个题本,都察院拟起来很烫手啊。
是都察院先拿出来的方略,都察院自然率先站在了天下士绅的另一边。
谁愿意被监察?
他之前的建议是派人下去“规劝”,现在皇帝准备直接派人下去“监察”。
各省提学本来确实就有革除地方士子功名的权力,但那种情况并不算多。一般是有功名在身者出了什么大案子,才会看情况提溜一两个出来以儆效尤。
但现在皇帝显然要把这件事做成制度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