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志皋有一个习惯,只要受到弹劾,他必定亲自到朱翊钧面前请罪、请辞。
那一天内,他一连去朱翊钧面前请见三次。
到第三次时,朱翊钧才见了他,烦得不行,指着当时还没烧毁的乾清宫西暖阁之中这口瓷缸说道:“些许小事何必总来哭哭啼啼,朕用你用得挺顺心,所请不允。往后这等小事,你来便来吧,哭满这一缸,朕就允你回乡!”
现在赵志皋泪眼朦胧地看着这口硕大的、用来盛放画轴的瓷缸。
终他在朝那么多年,当然不能够哭满这一缸。
所以他从万历二十二年一直坐在首辅的位置上,直至万历二十八年。
太上皇帝确实是信重他的,可是那些年里,战事频频,国本之争愈演愈烈,确实熬得他几乎油尽灯枯。
正是在这些年里,他既对朱翊钧失望了,也对群臣失望了。
再次见到这口瓷缸,赵志皋已经回乡在家了。
他知道皇帝这次确实是用心找出了这个物件,也许还因为自己的奏本专门去问了太上皇帝。
即便平常再怎么装,现在赵志皋也自己颤巍巍地起身跪向北面,呜咽着开口:“老臣叩谢太上皇帝,叩谢皇帝陛下,老臣……”
那时候,这口缸代表着太上皇帝懒得去调和臣下矛盾,只拿赵志皋做挡箭牌。
现在,这口缸代表着皇帝斟酌着如何收摄臣下的忠心。
大明确实变天了,赵志皋虽然还不笃定大明能不能再续生机。可是只要有用心关心国计、用心处理臣下关系的皇帝,终归是好的改变。
赵家得到的恩典让浙江上下的不少官员心里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不知道这个缸代表的故事,但既然是一口大瓷缸,既然是作为对赵志皋认下一百万两“赃银”罪责的回应,那当然是告诉浙江上下:朕自有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