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重用他。
要不然,郑继之也不能顺利地一路做到朱常洛登基时的大理寺卿,现在改任刑部左侍郎,成为赵参鲁之后刑部尚书的热门人选。
皇帝说陈荐担任陕西按察使时的事,也能看出陈荐的担当和名声。陕西遇灾,换做别人当然是奏请朝廷拨银赈灾,陈荐却是奏请允他在地方募捐救灾。
募捐这种事,是要能力的,也是要不怕被人忌恨的,还要有威望。
没有威望没有能力,募得到吗?让人把银子拿出来了,没用到实处,自己立身不正,不怕被人弹劾敛财、搜刮地方吗?
现在陈荐竟然以三十五票成为吏部尚书的廷推正选,除了鉴察院那边的十九票,另外一房两院里的二十六票竟有十四票给了他。
两个陪选都是个位数的票,其他被推选的人更是个个一两票,说没有私下先串联好是不可能的。
陈荐做吏部尚书,郑继之也大有可能接任刑部尚书,他们两人有渊源,这回更是可能凭鉴察院力推才上位,以后从官员选任到考察,再到万一受劾犯事时的三法司查案都能受到鉴察院体系影响,这才是让那些看到推举结果之后忍不住当场爆发的官员们忌惮的根本。
朱常洛看着叶向高:“太常宰,朕下了旨意让女真诸部带齐敕书朝觐,你以为李道甫足任大宗伯?”
“……李道甫总督漕运已近九年,考满该改任了。臣以为,李道甫之才,用在礼部或能于经略辽东一事上大展拳脚。”
“哦?你知道朕要如何经略辽东了?”
“臣……”叶向高又离座跪了下来,“陛下要女真诸部带齐敕书朝觐,自然是要经略辽东了。枢密院军机,臣不敢窥探。既然愧任太常宰,自然要时时为陛下分忧。”
怎么经略辽东,是枢密院的内部会议。
但一道旨意发了下去,聪明人自然知道礼部后面是关键,就因为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