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记得很清楚,“明日满十八,虚二十。”
“前途不可限量啊。”
“……难道说,不是院里呈了他的名字上去?”有人看着他的神情,明白了些什么。
这右侍郎并不言语,仿佛只是有感于他的年轻。
但理藩院伴驾随行名单是过了他的手的,他知道呈进宫之前是没这个名字的。
不论是不是皇帝钦点,能把他加进去的,都至少是二品以上的重臣。
这不是前途不可限量是什么?
说话之间,船队还在做着准备。
过了许久之后,先是外面鞭炮齐鸣,随后船身微微震动。
南巡队伍这才真正启程了。
到了临近傍晚时,船队才到了通州西面。
运河北岸的陆路上,自有行人。
他们退开了近百部,因为护驾亲军在两岸行进。
“那就是靖国公?”
人群之中有人遥遥望见了一面将旗,小声开口。
年幼的李鸿基伸长脖子看了过去,然后问他爹:“爹,靖国公是谁?”
“俞大将军的儿子。”
“我说你这老汉,如今该说,靖国公这功业可是超过俞大将军了,这国公,可是这做儿子的挣出来的。”
李鸿基他爹缩了缩头,并不与之争辩。
他只是听说过俞大猷,知道如今的靖国公就是俞大猷的儿子。
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他们一家才从陕西来到了这里。
现在旁人开始说着那是俞大猷未遇明主,又有人说陛下接连北狩南巡耗费太多,李鸿基他爹都不想参与,只希望御驾早些离开,他们好赶路。
听到有人说新边和辽宁省多有大工,李鸿基他爹倒不认为这是什么坏事。
因为据说那边都是官府出钱雇工,不是佥派徭役,那不就是有更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