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光宗耀明 > 第394章、一京三都九边十八省

第394章、一京三都九边十八省(1 / 7)

皇帝在南京的逗留波澜不惊,没有像扬州那样有“微服”轶事,也没有对南京诸部衙的未来立即大动干戈。

与往日里不同的,倒像是只有一件:南京的官员们多了些面圣的机会。

反倒皇帝在抵达的南京召见群臣之后就下了道恩旨:自泰昌十一年既华夏纪元一八三三年开始,免苏松常嘉湖五府白粮,此后所需白粮概行采买。

这对于苏松常嘉湖五府的普通百姓来说,自然是天大恩德。

自从大明开国之后,五府已经承担了两百多年的白粮贡赋重担。此刻一朝得以解脱,五府百姓哪个不高呼皇帝圣明?

除了江南部分的官绅大户。

顾宪成是在和王徵等人回到无锡途中知道这旨意的,只听王徵等人感叹:“五府百姓世代担当白粮重担。一朝恩免,陛下真是泽被千秋万代。”

顾宪成要附和,心里却想着五府的反应。

毫无疑问,当御驾前往位于五府其一的常州府无锡时,必定是万民颂德。

官绅虽也一样要颂德,却只能有苦说不出。

白粮是贫民百姓的重担,却是官绅富户的财源。多收的耗米,以此为纽带与官府缔结的地方关系网络,掌握着北京最高层的日常主粮供应,这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顾宪成的顾家便是无锡漕粮、白粮的一个基层组织大户,其中的关键,他很清楚。

如今,皇帝是宁可多掏银子出来采买白粮,也不让地方无偿进贡。要打破的,是什么?

朝廷出的钱,可以有小半仍由地方上的一些大族、商行来赚,但大半要给到百姓。过去,因为白粮重担,地方官绅大户可以借口保护小民的利益,以此向朝廷要更多的政策;以后,没了白粮重担,有些要求再不好提,关键是五府小民知道了他们种出的好米可以卖钱,那么卖给谁?

那些明面上只是做粮长为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