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的发展,在欧洲也有较为清晰的脉络。
在中世纪,欧洲海船大体可分为以维京船为代表的北欧船和以长船、圆船为代表的南欧船。
这种情况从两百多年前开始有变化,南北欧的船只特点开始混合,出现了一种新的船型卡拉克船。到后来,更从一桅一帆演变为三桅大船。
但不同地方,尤其是最先开始航海的葡萄牙、西班牙,还有另外两种常用船型。一种被称作卡拉维尔船,一般是两桅,而且更多使用三角帆。另一种则是辅以人力划桨的加莱船,虽然体型较小,但它与卡拉维尔船的共同特点就是快。
葡萄牙人当然也有卡拉克帆船,但基本只会到香料群岛那里。大约是四十年前,葡萄牙建造过一批巨大的卡拉克船,吨位已经到了近千吨。然而,这批船在远航过程当中大多在非洲海岸倾覆,尺寸太大了还是不好。
最终,葡萄牙在这件事吃了个大损失,也将来往于葡萄牙及东印度的大船控制在四百五十吨以下。
至于到达更远地方的,比如说这荷兰人知道的位于东方帝国南海岸的葡萄牙人,所用的都是百吨以下的卡拉维尔船。
所以他一眼就看了出来,这些过来的东方帝国海船,有卡拉维尔船的影子,但区别也不小。
比如说,之前来过这边两回的荷兰人回去转述过,东方船只可并不使用三角帆。
但它那虽然雄壮但实则会因为沉重而拖累航速的船楼,也不是卡拉维尔船的设计。
不论如何,大明战船逼近了过来。
那荷兰人数了数,最大的那一艘,侧舷一共只看到了十二个炮口。
这不算多,这个大小的卡拉克战舰,单侧已经能塞下去三十门炮左右了。
荷兰是“后起之秀”。目前,他们兴建的商船、战船,已经是融合了卡拉克船和卡拉维尔船优点的新一代,被称之为盖伦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