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一边往香炉里上香,一边开口道:“那倒不一定,这一科增录,是因为考成法之下,辞官的官吏太多了,听闻连鸿胪寺卿屠羲英、工部右侍郎刘光济,这等高官显贵都因此纷纷致仕了。”
“若是按考成法三年不合格则黜落罢官,那么下一届科举,恐怕进士名额更是会只增不减!”
高官显贵都被逼走了,那么下面的人更是不用说。
加之考成法从明年开始,湖广、山东等省,漕运衙门、盐政衙门等,都要纷纷搞这一套。
三年后,还不知道要阙多少官位出来。
即便是今年,按李三才所想,这一百进士,都扩得少了。
孙继皋对这些不敏感,他今年志在一甲,增录多少人都跟他没关系。
只感慨道:“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这话意味深长。
当然,也是皇帝的喜恶太过明显所致。
前一句,是大家都看出这位不太喜欢交游讲学的进士。
譬如上月的时候,顾宪成还说有个一同赶考的好友李坤要介绍认识,结果那厮听了皇帝训斥赵志皋,已经半月没与他们来往了。
后一句,则是皇帝虽少有插手人事,但近来每每插手,不是在罢老人的官,就是在提拔隆庆两科的进士。
出身差的少壮派,大多都是帝党,由不得众人没点想法。
听了孙继皋这话,两人沉默了片刻,不约而同攒道:“那确是今科最好!”
万一下一届,皇帝已经亲政,身边没位置了呢?
谁知道郑宗学那种二十多岁的,王家屏、栗在庭那些三十出头的,能占多久的坑。
三人闲聊着,便上完了香。
本说打道回府,不过李三才一时兴起,又说想去讨个原申道人的护符——来都来了,宁可信其有嘛。
中年道人自然乐见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