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选自然不知道皇帝正在腹诽自己,面上颇有些不满地开口道:“还未散呢,元辅说要议一整天。”
“也就方才群臣实在饿极,元辅才让廷臣们先分膳,微臣瞅着空挡,便与姚三让换了班。”
朱翊钧听罢,倒吸一口凉气,好一个工作狂!
他当然知道自己交办的事情一天肯定议不出个结果,否则也不会传口谕让张居正“后日奏对”了。
只不过着实没想到,张先生竟然一回朝就直接废寝忘食,加班加点!
自愧不如啊!
朱翊钧决定三天之内再也不喊累了。
皇帝狠狠从榜样身上汲取了短暂的力量,口中还不忘关切正事:“议得如何了?”
王应选对答如流:“元辅上午主持了廷鞠,先是替荷花翻案,又将近日数起遭受非议的案件,打回刑部,令左侍郎许国重新研审。”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
其他陈年旧案也就罢了,但唯独荷花案,按理来说,他这个皇帝也有责任,死刑复核的名单,得皇帝朱批才行,荷花案是他亲笔朱批的。
但皇帝深居宫中,不可能真的把每个案子的卷宗、案犯、证据,都亲自看一遍,所谓复核,早已流于形式。
偏偏这案也不如小白杨案出名,连基本的印象都没有——当然,他并不知道,事实上,荷花案历史上翻案,也并非三法司良心发现,而是“都人竞称荷花儿冤,流闻禁中,帝大怒”,因为是靠万历皇帝淳朴的是非观翻的案,所以并不值得士林传唱。
朱翊钧摇了摇头:“几名刑曹如何处置?”
王应选省略了廷鞠的过程,言简意赅地总结道:“审夺该案流程来看,南京刑部尚书翁大立、五城兵马司把总张国维,明知冤屈,刻意掩盖;而大理寺卿王三锡、佥都御史徐一忠,则是迎合上官,炮制冤案。”
“元辅要以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