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万历明君 > 第241章 抉奥阐幽,顺水推舟

第241章 抉奥阐幽,顺水推舟(4 / 17)

即便这时候,太祖皇帝还是保留了质疑。

出于对朝局平衡,以及掐灭舆论的考虑,太祖第一时间的反应是和和稀泥。

当时,太祖得知此事后,立刻下诏,命朝臣与进士前三名一起复核试卷有无舞弊,并增补十名北人。

复核的考官多是南人,再加上本身由状元、榜眼、探花再审试卷、增补北人,可见太祖皇帝还留了几分情面,希望大家握手言和包饺子。

可惜的是,这份心意似乎没有传达到位。

在太祖皇帝明令要“增补十名北人”的情况下,这场复核持续了一个半月,最后得出了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结论,不称旨!

负责复核的侍读张信回奏,所录南人试卷,无有任何问题!

反而一干北人试卷,文理不佳,禁忌之语频出,实在无一卷可增补!

彼时便有御史上奏弹劾,言主考官刘三吾授意复核官张信,故意挑拣北人最差的试卷交差,不予增补——“故以陋卷呈,三吾等实属之。”

但一番争论下来,考官、复核官等,死死咬着“符合程序”的说法。

若是不服,可以再次复核嘛。

后来的事天下人也就都知道的,太祖皇帝虽然快死了,但终究不是个理会流程的仁厚之君。

老人家大手一挥。

负责复核的侍读张信等人,处以凌迟极刑;参与复核的原状元陈安,处以车裂之刑;主考官刘三吾直接被按上了谋逆的罪名,以年迈免死,阖族流放。

从统摄九畴,规摹万世的皇帝的角度而言,杀得可是半点问题没有。

证据?三法司断案都不需要的东西,在政治大案上来要?

败者的哀鸣罢了,可笑至极。

当然,君臣双方在这事的盖棺定论上,明里暗里也没少角力,数代下来,目前仍旧平分秋色——官史野史,并驾齐驱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