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是玄门政变,以及之后的一次次朝堂动荡,都没有波及到钦天监。
这位老人几年里,上朝入宫的次数屈指可数,是个大多时候,会被遗忘的存在。
老人挥挥手,将官吏们屏退下楼,步履蹒跚地越过地面上明暗的分界线,来到了观天台凸出在墙壁外围的一个巨大的半圆,如半只星盘模样的铺设汉白玉的平台上。
晚上的时候,繁星点点,此处可揽星河。
饶是晴天白日,星辰被遮挡,也可借助巨大的仪器观测星象。
“司监老爷,为何这段时日您经常要来亲自值班?风吹日晒?官署里那么多人可使唤,您眼睛又不好,何必辛苦?”
书童扶着老人坐下后,自己也一屁股坐在高台边缘,撑开一把遮阳伞。
独眼老人抚摸着固定在汉白玉上的炮筒般的仪器,微笑道:
“我年轻时,从你这般大时,就开始观星,白日观,夜里观,若非如此,也不会废掉好好一只眼,但能以此换一辈子平安富贵,天下不知多少人争先恐后呢。”
顿了顿,老人又收敛笑容,道:
“前朝覆灭时,一场大火烧毁了前朝观星记录,重建钦天监后,世代星官记录六百年的天象变化,也摸索出一些规律来。
这规律时有准的,时有不准的,而按监内最古老的记录,如今天下纷乱,狼烟四起,或许最近要有对应的星象发生。”
书童撇撇嘴,不以为然:
“人家都是观星象预知祸福,哪里有观祸福,反过来寻星象去凑的道理?”
老人笑道:
“小童儿,你以后就会知道,我们这些记录星象的星官与记录帝王起居的史官一般无二,无论再如何秉持‘忠实记录’,但总归逃不过人的干预。
若帝王偶尔酒后失语,被史官记下,要他删去,他删不删?不删的史官都掉了脑袋,星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