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大人,请随我来。”
且不说工部最大势力墨门与李衍关系良好,仅罗明子的腰牌,也没人敢打官腔,很快便有一名典薄出门将他们迎入。
迈过高高的门槛进入正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开阔的仪门庭院。
方砖墁地,被雨水浸润得发黑。
东西两侧长长的厢房列廊下,便是各清吏司办事的所在。
门厅两侧的回廊下,堆积着小山般的新制模型构件和图纸卷宗,几乎堵塞了通道。三五成群的小吏、皂隶脚步匆匆,抱着厚厚的文书或端着盛满材料的木盘在庭院、廊庑间穿行,脸上皆带焦急之色。
空气中弥漫着墨汁、桐油、新伐木料和汗渍的混合气味。
各个衙署的门大多敞开着,里面人影晃动,催促声此起彼伏:
“快!屯田司要的物料单子送到虞衡清吏司没有?严监工那边催了第三遍了!”
“营缮司张郎中的图纸,哪位主事签押了?急件!”
“都水司那批防水油毡何时送抵西山?”
“河道疏通等不得,眼看雨季到了!”
尤其营缮司和虞衡清吏司的几间公廨,更是人满为患。
李衍等人路过营缮司窗下,正听见里面高声辩论。
一位留着山羊胡的主事正拍着一幅巨大的营造图:“不行!观礼台梁架这般悬挑太过!书院那边土质新填,承受不起!”
对面一位年轻些的官员急道:“这是钦定样式!工时长、用料多,可书院开院大典在即,神器展示台和观礼台必须同时完工!只能如此设计!”
“再加一道辅助支撑,成本激增,钱粮从何处拨付?莫非要老夫去求户部那群活账房?”
“顾不得那许多了!便是挤破头,也要让神器稳稳当当现于人前!”年轻官员的声音斩钉截铁。
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