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可没互联网,我记得小时候还从老妈口中,听过一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新闻,大概是有人得知了某个军区准备给军人家属发放购物卡,于是有个人精心包装自己之后打着某个大超市的老板名义,联系到了军区负责采购的领导。”
“按照80;100的价格,从对方手里骗到了购置购物卡的资金,然后又伪装成军区领导,找到了那个大超市的老板,扬言这一单折扣勾大的话,以后军区所有的采购都找这家超市,超市老板受宠若惊……想着这次就不赚钱了,为了长线生意,以100;50的价格贩卖了一批购物卡。”
这波操作,那两头骗的家伙净赚了一大笔。
试问,军区那边买购物卡一共买了一百张,80;100也就是相当于80元的采购价格,买一张100元的购物卡。
如果买一百张,军区的消费支出就是80000元。
然后这家伙倒手,伪装军区领导跑去找超市的老板,最后谈下来的价格是50;100。
那就相当于是他采购只需要50元就能买一张价值100元的购物卡,相当于中间存在了30元的差价,假设购置的购物卡数量100张,这货都中饱私囊了3w元左右。
不过这事暴雷的也快,当时这个两头骗的家伙打着xx领导的名号,结果之后人家领导真的去超市消费,老板却根本不认识人家,后者立马就意识到自己这是被骗了。
两边一对账,就觉察到了猫腻,于是这货迅速落网了。
当然,那位领导最后也吃了个处分,毕竟这事情交给他来安排,结果最后竟然被人猪油蒙心哄骗,两头吃。
没实地考察和调查清楚的他,肯定是要扛主要责任的……
不过也别觉得离谱,类似的事情在那个互联网不发达,信息交互有壁的年代,多如牛毛。
甚至还有xx领导本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