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各种瞎逛,听听马悦然他们的讲解,了解了解这个世界第一文学圣地的过往。
“这块学院座右铭石碑自建院以来就一直存在,每一位终身评委的名字都会被雕刻在这句格言的下方。”
四人兜兜转转又回到了瑞典文学院的大门口,只是此刻再看到那句“天才和鉴赏”时,克努特和马悦然的心情已经和当初第一次见它时截然不同。
此时此刻,天才就站在他们的身边,而鉴赏者们却抬不起头。
北川秀看这句话时又是另一番感受。
自从担任了直木赏的终身评委后,他慢慢了解到了这些文学大奖的内部运作逻辑。
一个好的奖项不仅需要大量的投稿、参与者和知名度,也需要无数工作人员在背后默默运营和努力。
诺贝尔文学奖之所以能力压布克奖和龚古尔文学奖,成为三大世界文学奖里的公认第一,就是因为其背后的理事会和运作团队非常专业。
为了使奖项更规范,更权威,诺贝尔奖理事会特意和瑞典、挪威政府联合创办了瑞典文学院,使其成为了两个国家最权威的文学机构。
但这还远远不够。
诺奖的权威性和知名度来源于诺贝尔这位举世闻名的科学家。
可类似的奖项在世界各地数不胜数,为何偏偏是诺奖成为了大家公认的世界各领域一番大赏呢?
诺奖的发家史,其实可以从诺贝尔文学奖的出名里窥见一二。
当初设立了瑞典文学院后,诺奖理事会花费重金做了各种宣传,但和其他奖项不同,他们的钱主要用在塑造瑞典文学院的逼格和打通其他国家文坛的关系上。
一方面,他们着力用“一旦录用便永不开除”、“终身评委”、“文学朝圣圣地”等词汇丰富瑞典文学院的外在形象,让瑞典和挪威的知名大学为其背书;
一方面,在奖项设立的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