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成,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性暴力犯罪处罚特别法部分修订法律案》,该法律又名“熔炉法”,在韩国深入人心。
实际上,这部电影改编自韩国著名女畅销书作家孔枝泳的同名,起因是主演兼导演孔刘在退伍时,其上级士兵长送了一本《熔炉》给他,他看完后大受震撼,一离开部队便四处募集资金,希望能把这个故事翻拍成电影。
《熔炉》和《素媛》是韩国电影史上不得不被提及的顶级作品,其影响力甚至都蔓延到了隔壁和日本国。
问题是,《熔炉》的原著其实写的很一般,文学性就更不用说了,完全比不上同样改编后大火的《告白》。
非要说的话,《熔炉》的定位有点像《恶女》,同样引爆社会舆论,同样在影视端表现很好,同样原著拉跨。
因此它也和《恶女》一样,单拎出来完全够不上王炸的标准。
好在写《恶女》时,北川秀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影视剧本改写成纯文学的经验,后来写《半泽直树》、《白色巨塔》也是在这方面进行深化。
所以即便《熔炉》是以韩国为背景的,北川秀也不担心自己改不好。
最后那部《黑暗中的孩子们》,知名度比起前两者更低,估计只有比较熟悉日本电影的人才会知道。
众所周知,抛开日本动漫电影后,日本本土电影属实有点拉跨,变来变去还脱离不掉校园青春恋爱的那套模板。
而这部《黑暗中的孩子们》却是日本电影里的异类。
在众多儿童x虐电影名录中,这部号称日本电影界最大的争议之作很少被提及。
甚至因题材太过黑暗,涉及贩卖人口、未成年卖x、非法器官移植等话题,一度认为不可能被搬上大银幕。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硬是被导演阪本顺治给搬上了大银幕。
虽然最终这部电影只在院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