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他出现在这里,还拿起了一本崭新的《大众》,自然吸引了无数目光。
“书名叫《熔炉》,寓意是指残酷的社会于普通人和某些特殊群体而言,就是一个巨大的熔炉。
我们被迫在其中被冶炼,拼尽全力活着,最后却依旧只能化为无穷无尽的炉灰。
好绝望的书名,好绝望的简介,好绝望的感觉。”
菅直人让保镖付了钱,就这么找了个空地,在众目睽睽之下坐下,撕开了透明薄膜,直接开始看书。
他嘴里念叨的这些话,正是那天东京放送tbs采访斋藤玲奈时,后者对着麦克风说的肺腑之言。
这番话如今已经被无数网民用作个人签名,【熔炉】一词也成为了1999年开年最火爆的热词。
此时此刻,应该有数百万日本国民在阅读《熔炉》,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全球,也许阅读人数将破千万!
即便放在千禧年后的电子阅读,这也是罕见的盛世奇观!
“北原浩将简单的行李装到自己的车上,从东京都出发,这时,雾津市已经开始起海雾了。
白色的庞然大物从海上升起,伸出覆盖着潮湿细软毛发的脚,进军到陆地。
被雾包围的事物,就像察觉到败势的士兵,在细微的湿气包围下逐渐朦胧了。
海边的峭壁上,四层的石造建筑慈爱聋哑人学校也开始被笼罩在雾中。
一楼餐厅闪耀的黄色灯光变得像蛋黄酱一样模糊,某处传来了钟声,钟声传到了远方。
那一天是星期天,可能是告知清晨礼拜的教会钟声。
不过能穿透浓雾的也只有声音而已。
慈爱聋哑人学校附近,一名少年走在铁轨上。
雾尚未完全攻陷陆地,然而就像撒下的长长的网,慢慢地将事物抹去。
铁路旁早早绽放的波斯菊,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