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焘同样没有官职在身,只是一个幕僚。
这样的身份,也就使得他们对满清朝廷不一定有多大的归属感。
他们和曾国藩这样已经考过科举,做了官,且深受皇帝信任的是不一样的。
要知道,曾国藩科举之时,原是第三探花,但被道光帝看重,亲自点拔为了第二榜眼。
然后在接下来的十年内,他十年七迁,连跃十级成为二品大员。
满清朝廷对他曾国藩的恩赏,可谓是恩重如山。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能背叛满清,但曾国藩不行。
曾国藩如果背叛满清,投靠大唐,那他就是叛徒,是贰臣,是要承担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谴责的。
但左宗棠和郭嵩焘的情况却恰恰相反,他们都属于那种屡试不第,郁郁不得志的文人士大夫。
他们并非官员,没受过官职,没领过俸禄,他们要投大唐的话,并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
再加上李奕打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旗号,很对传统文人的胃口。
这样的情况下,只要李奕足够尊重和看重他们,他们是有可能被感化的。
也正因为如此,李奕才会有把握去招揽两人。
李奕沉吟一阵,然后说道。
“不错,这次的事情军情处做的很好,孤很是满意。”
“等回来之后,让相关的经办人员领赏去,孤对他们重重有赏。”
李梁用力点头道。
“王上圣明。”
随后,李奕便带着李梁等人,马不停蹄的位于广州城外黄埔的讲武堂军校赶去……
按照计划,接下来他还得去参加讲武堂军校的建校大典,去为新晋一批的将官授衔,出席广州大学的开学典礼,视察铸币厂,以及参与科举阅卷等。
……
南阳城外,洪宣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