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了。」
「怎、怎么说?」
「京城确实有个朱衣人,得他点头的考生往往就能在当年高中,可并不是因为他点了头考生就能高中,是因为那位朱衣人喜好诗词文章,常在科举之时迫不及待进入考场,以抢先阅读当年的锦绣文章,他看见好的文章才会点头,而这些好的文章,自然高中。」林觉无奈说道,「因此高中之人是因写出了锦绣文章才高中,而不是因朱衣人的点头而高中。就是天上的文曲神也没有这个本领,何谈一个朱衣人呢。」
「这—」
「啊....」
妇人与书生都觉稀奇。
似乎京城朱衣人的故事传到这里,或者传到如今,已经成了「得朱衣人点头就能高中」,他们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那怎么办呢?」
妇人急切的对林觉说。
林觉又瞄了眼师妹,见她还在悄悄盯着这方,真是气她得很。
不过妇人的心绪他也能够理解。
在这个年头,科举便是寻常人家子弟改变命运的最大机会,也可能是唯一的机会,因此每到科举之年,总有人会病急乱投医,跑遍十里八乡每个灵验的不灵验的宫观庙宇,求神拜佛,就为增添那么一丝安慰和可能。
因此林觉想了想说:
「自然有办法。」
「什么办法?」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身后羞涩的书生听了,连连点头。
妇人却是有些生气一一勤苦这般人人皆知、人人可走的路,还需要你来说吗?她辛辛苦苦跑到这里来找一个道土,难道是为了让你帮忙劝学的吗?
这既不是她来这里的原因,也不是她来这里想要达成的结果。
这个道士也不行!没有本事!
余光往下一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