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见证历史,参与历史重大进程的味儿,让这位老兵部哽咽了。
吏部,当旨意传达到熊浃那里时,他正在发火。
“陛下既然决意发动新政,吏治便是重中之重。王火此人能力平庸,怎能付以重任?打回去!打回去……门外探头探脑的是谁?”
老天官发现有人在门外探头探脑的,怒道:“做贼呢?有事说事。”
门外官员进来,面色凝重,“尚书,陛下旨意,令长威伯总揽新政事宜。”
熊浃的老脸瞬间就红了。
让人担心他下一刻就会倒下。
“好!”
熊浃的吼声在吏部传来,“都打起精神来,在老夫死之前,谁也别想鱼目混珠。”
工部,姜华闻讯先是愕然,然后叹道:“天下从此多事了。”
工部看似个技术衙门,但许多事儿都离不开工部的支持。值房里的两个侍郎和几个官员惊愕。
“尚书,这……”
“咱们该如何应对?”
“我工部如何表态?”
支持,会带来巨大的麻烦。
不支持,就要和蒋庆之、墨家割裂。
时至今日,墨家城外的那个基地已然成了工部的盟友。
燧发枪,火炮……据闻还有许多好东西正在那个基地中研发。
若是决裂……
一个官员说道:“别忘了,若是咱们反对,长威伯也可撇下咱们,用墨家来代替工部行事。”
“他没这个权力!”
“你这话说的底气全无!你难道忘了前宋时的那位拗相公?蒋庆之的性子可不是范仲淹,而是王安石。我工部若是反对新政,他撇开咱们又有何妨?”
“可工匠在咱们手中!”
“他真要令咱们工部调拨工匠,只要理由正当,难道咱们还敢不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