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壮举。
但东南突然有人扯旗造反,迅速波及浙闽等地。
卧槽!
那地儿可是船队出海的必经之路,这还怎么出海?
于是下西洋之举不了了之,群臣一番鼓动,英宗便下旨彻底废除了下西洋之举。
后来才发现,原来所谓的扯旗造反是地方官和地方豪强勾结弄出来的事儿。
目的是想阻挠船队出海。
反对的动机是什么?
当时文官们反对出海的理由很多,但核心理由就一个:靡费巨大!
这个理由其实不成为理由,历来下西洋都不是单纯的宣威,船队会带着许多货物,和沿途诸多小国交易。
那些小国穷的一批,拿着金银等东西毫无卵用。面对大明货物压根就没有抵抗力,船队所到之处,赚的盆满钵满。
所以,说宝船下西洋靡费巨大,那是选择性失明。
归根结底还是一句话:这事儿对咱们好没处!
没好处的事儿,对不住,一律反对。
英宗时地方官和豪强勾结阻拦船队出海,动机更是让人无语。
——为了走私!
宝船停止下西洋后,对外贸易就中断了。那些小国翘首以盼,拿着没卵用的金银深情眺望东方。
有需求就有市场,走私就成了大明和海外贸易的主流工具。
官员和豪强联手走私,每年赚的钱多不胜数。谁敢阻挠……哪怕是帝王,咱们照样让他好看。
于是,英宗自信满满的谋划,就成了笑柄。
耗费巨资打造的海船,就此成了废品……这算不算是靡费?
可那些文官依旧选择性失明。
蒋庆之走过来,汪岩不大习惯的退开……在南京他汪公公不说横行,但哪怕是的面对南京一哥徐承宗,他依旧能分庭抗礼,甚至能令徐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