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对倭寇的狠辣比起来,蒋庆之对北方异族就宽容了许多。
至少不杀俘,而且俘虏的待遇也还不错。不过上次蒋庆之建言,让俘虏去干苦力,为大明修路。
不能让他们白吃白喝吧!
这娃……难道和倭寇有仇?
道爷让芮景贤去查了一番,很快苏州府那边传来消息,蒋庆之从小到大,压根就没见过倭寇。家中也没人死于倭寇之手。
道爷也为之纳闷,心想这瓜娃子为啥对倭人那么狠呢?
作为道家忠实的信徒,道爷担心蒋庆之会遭报应。
蒋庆之征倭的动机,在道爷看来和杀俘同出一脉。
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如今蒋庆之丢出银山论,引发了群臣讥讽,有些弄巧成拙了。
道爷叹息,给老元辅这条老狗使个眼色。
乖!
该你了!
严嵩心中苦笑,但却不得不站出来。
徐阶依旧还在那里滔滔不绝。
“……倭国为祸中原百余年,剿而不尽。若是让他他们成了气候,臣担心他们会上岸攻伐。俺答那边最近也有复苏的迹象,一旦倭寇登岸,俺答必然会顺势再度南下,南北皆敌,大明危矣。故而臣以为,当先发制人。”
徐阶看了蒋庆之一眼,蒋庆之觉得老徐吃错药了。
这是什么时候,你老徐竟敢站队。
就不怕被众人围攻吗?
钱瑜问:“那么本官想问问长威伯,那座银山所获可能抵消征倭的耗费?”
来,别特么开口就放炮,给你一个量化标准:抵消掉征倭的耗费。
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儿,你蒋庆之可敢?
这是杀手锏。
“征倭耗费在那座银山之前不是事。”蒋庆之说:“就是个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