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惊吧,但也肯定不敢随便拿大,说不定还要反过来感谢汤皓帮着牵线搭桥。
结果也和汤皓预料的差不多。
负责数字电影系列的领导,听说徐琨对这个项目有兴趣,第二天就直接带着汤皓和剧本找上门来。
之所以这么急迫,主要也是因为数字电影系列现在有些偏离既定轨道。
原本立项时,想的是通过这种模式扶持年轻导演。
所以第一部《陆小凤系列》,由拍摄过《天下第一》的港岛导演邓衍城做总导演,下面选几个年轻人担任执行导演。
原本想的是,等拍上两三个系列十来部数字电影,年轻导演们应该也历练出来了,正好提拔起来承担后续的拍摄任务。
想法很不错,结果具体施行起来却困难重重。
从内地科班选出来的几个年轻副导演,明显不适应港岛剧组的节奏,还总忍不住对剧本指手画脚。
要么嫌弃不够黑深残,要么觉得场面不够大,真到他们指挥拍摄时又眼高手低,最后搞的一地鸡毛。
当然了,港岛人的排外和故意使绊子,也是这些副导演没能成才的重要原因。
现在数字电影系列,几乎已经变成了港岛电影人的自留地,从导演到主要演员,不是港岛的就是湾湾的。
电影频道内部,对这种情况当然也有意见,可无奈两岸三地大团结才是主流。
而且《陆小凤系列》的成片效果不错,总不能因为副导演们没能培养出来,就把邓衍城给踢了吧?
再说就算有理由,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来代替他。
于是负责这个项目的领导,也只能一边受到内部批判,一边硬着头皮继续任用邓衍城的班底,同时尝试重新筛选新的副导演。
这时候徐琨突然表示对这个项目有想法,对项目领导来说,简直就是及时雨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