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想法体现在了整部电影当中。
这让吴鲸大有醍醐灌顶之感。
不过徐琨也算不上什么鼻祖。
港岛早期也有不少类似的电影,比如程龙的警察故事,就不乏港岛警察扬威海外的剧情。
真要说高明,也只能说徐琨选择的这个时间节点十分巧妙,如果奥运会真能凝聚老百姓的爱国热情,那这部电影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至于另一半,那就要看电影拍摄出来后的成片质量了。
等到其它人陆续赶到,徐琨才和吴鲸结束了这次对话。
等到了席间,孙宏雷先就打趣道:“还是你们大导演有号召力,别人求爷爷告奶奶的,都未必能凑足拍摄资金,你这倒好,定下八千万的总投资,愣是被哄抬到了一个亿!”
这正是前几天碰头会的‘成果’之一。
徐琨无奈苦笑道:“我哪里有这么大的号召力,主要是这件事机缘巧合惊动了上面,很多人误以为这部片子会受到政策照顾,所以想方设法要入一股,我想拦都拦不住。
其实要我说,钱太多也不一定好事儿,总投资一个亿就得将近三亿票房才能有得赚,这下子我的压力可是更大了。”
“你这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有钱总比没钱好——再说你这也不算多,人家《投名状》成本足足三个亿呢。”
说起这个《投名状》,徐琨就觉得奇葩,这年头市场就这么大,单算内地撑死也就是四五亿的票房——还得是天时地利人和那种。
所以《投名状》百分百不可能收回成本,真不知道刚到那边的投资人到底图什么,难道是想学《英雄》振兴港片市场?
还是说,他们寄望能海外市场赚回来?
可就现在这古装片遇冷的大环境,这不纯粹是南辕北辙白费功夫吗?
这时候和徐琨也很熟悉,且已经早到了几天的张劲,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