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地方的官员跟权贵什么的,肯定不配合。
而他老师晏殊,也是不愧是老油条,直接取了一个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如果当县令的,能查出来这些被隐匿的土地,则所隐匿的财产什么的,按照一定的比例,赏赐给当地的县令。
这你地方上,不都是官商勾结嘛!
那好!
给县令以巨大的好处,看看县令会不会跟你再友好下去。
赵祯也觉得这方法好!
然后就叫来了赵昕,问道:“最兴来你对此怎么看?”
赵昕也是想了一会,这才道:“这感觉也没什么用啊,那当地的商人不会直接给钱收买县令么?除非是那些刚读完了书,考完了科举去当县令的,谁会去做这么冒险的事。”
“再说了,用钱来诱惑县令干活,只会让县令的道德更加地败坏。以后没钱就怕是更加不干活了。”
这样的馊主意,他们是怎么想得出来的。
当然!
赵昕也不是说没有一点作用。
只是说……
这作用微乎其微。
就算是把这诏令给下发了下去,也不见得有多少人会响应。
甚至……
到时候,文人一般都是最在意自己的名声的了,你这诏令一发,到时候那些利益受损的人,说不定还会诋毁那些愿意做事的县令,说这县令贪财,所以才彻查本县的土地。
那谁还敢这么做?
在大宋,名声比钱财还要重要得多。
你钱财没了,还可以再赚。
你的名声要是毁了,那你这一辈子,就都翻不了身了。
至于那些本来就贪财的县令,人家一开始就被商人给收买了,又何须再要你的赏赐。
所以……
这条诏令,只会浪费了朝廷的人力物力,而不会有任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