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喻直接给他发的文档,有问题他可以直接在旁边批注。比打印出来那笔在旁边手动圈出来效率更高。
有些教授依然习惯并坚持阅读纸质版的论文,所有的论文都会先打印之后再阅读。其实薛松也经常如此,不过那一般是不需要他做特别处理跟给出阅读意见的时候。
显然他并不认为乔喻第一次提交给他的论文不需要他提任何意见。
然后他开始安静的看起了论文。
一只手拿着鼠标下意识的轻移,偶尔会在某个界面停留片刻,认真思索,然后继续慢慢的滑动鼠标,不知不觉中便投入了进去。就这样,薛松在办公室里从下午两点坐到了五点多钟,直到论文给出结论跟展望,以及所引用的文献列表。
是的,花了三个多小时,薛松一口气把乔喻发给他的论文粗读了一遍,双手竟然就没有搭在键盘上过。
然后整个人坐在那里愣住了。
记忆中他好像连语法错误都没看到?好吧,可能是他前半部分还是以导师的心态在挑问题,后半部分已经抱着正常阅读论文的心态了,所以没发现吧?
但一篇高中生写的论文,他通读一遍,竟然没找到应该提点什么意见的地方?甚至还觉得受益匪浅?有些内容他的下篇论文说不定都会引用?
这老到的论文写作手法,真就是自学的?
薛松还记得在普林斯顿读本科的时候,他大二才开始写第一篇论文,还被老师挑出了一堆错误。
长出了一口气后,薛松站了起来,活动了下身体,然后拿起手机给乔喻又拨了过去。
响了大概十几下,电话才被接通。
“呼呼……薛教授,呼……您好。”
“你干嘛呢?”
“下午看论文累了,呼……刚跑操场正跟上体育大课间的同学打篮球呢。”
体育大课间?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