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苦干,为获得认可做准备,哪有时间天天当什么意见领袖?
至于那些的确也有真材实料,甚至也拿到过菲尔兹奖或者诺贝尔奖,同样反对继续推进研究通用人工智能的学者自然也是有的。
但这样的人在跟自身齐平的学者们抛出论点跟论证过程之后,不会即刻直接发声。
而是开始闷头去学习元数学,并寄希望从这些论证过程中找出漏洞,然后才会开口辩驳。
毕竟这才是数学家正常的辩论方式。
显然这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工作。
总之自从陶轩之的发了那篇长博客,直接让一位网上挺知名的学者灰头土脸之后,学界就已经听不到什么反对意见。
但对于这件事情陶轩之其实有苦难言其实那篇博客根本就不是他发的,当时只是被乔喻借去用了下,他甚至怀疑是博客内容其实是七月准备的。
起码以他目前对乔喻的了解,这家伙可没那个耐心去刨一个不知所谓的人那些老底。
但不管怎么说,这篇博客对于整个项目组而言是件好事情。起码能让国际数学联盟负责学术道德伦理的部门认可这项研究。
这种普遍性的认可对于研究本身来说不重要,但对于未来通用人工智能的推广还是很重要的。
毕竟按照乔喻的构思,七月成熟之后是要为人类文明服务的,而且将用在各行各业,
尤其是太空探索领域。
而不是只做为一个辅助的数学研究工具。
跟这个世界打交道久了,乔喻很清楚一个人是不可能跟世界对抗的。
不管想做任何事情,都得先获得一批人的支持,然后去影响更多的人。
要的就是人多势众,才能形成碾压优势。
一小撮人直接硬着头皮去撼动大批人的利益,那才是真蠢。
换句话说,乔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