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乐师、戏子可都是上不得台面的,戏子更是下九流。”
“况且,别以为妾身不知,哪怕在后世,那些所谓的明星也是表面光鲜,身份跟尊贵不沾边的。”
原来,刘若月、刘长安也都十七岁了,并在去年秋季相继考入大学。
只不过刘长安考入了京师大学,读的经济管理专业;而刘若月却一意孤行,非要进入京师艺术学院学习——朱蕙兰是不同意的,刘若月求得了刘宽的支持,这才得以如愿。
也难怪朱蕙兰提起这事这般大的怨念了。
不过,刘宽同意刘若月上艺术学院,还真不是纯粹宠溺女儿。
他笑着道:“夫人,若月的事我不是讲过吗?她就算上艺术学院,将来也不会真的以乐师、戏子为业。”
“咱大明如今文娱发展也算欣欣向荣,朝廷对此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已然成立了相关的管理衙门。”
“将来若月毕业后,成了婚,完全可以在这衙门谋个一官半职,由此进入仕途。”
听了这话,朱蕙兰、苏采薇皆惊讶道:“女子能做官?”
刘宽道,“而今大明已经有小部份吏员为女子,待将来女子为官又有何稀奇?这事陛下跟我提过,大明人才、人力仍有不小的缺口,不可能放着占据人口一半的女子不用,所以允许女子为官是必然要进行的改革。”
“当然,女子纵然为官,也只能担任少数适合的职位,不太可能成为高官的。”
回过神后,朱蕙兰忍不住道:“老爷若和陛下进行此改革,不怕引起朝野非议?”
刘宽道,“女子可为官只是一个小的改革,而且会在十几年间潜移默化地进行。”
“再说了,如今中学乃至大学毕业的女子一年年增加,允许她们充任部分官吏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不会引起非议的。”
听刘宽如此讲,朱蕙兰、苏采薇便